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讯(通讯员 杨柳青 王采奕 曾海盈 记者 刘盾)“在孩子还是一张‘白纸’的时候,就开始普及科学素养和培养科研兴趣非常重要。”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、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打乒乓球的亲身经历为例说,他30岁才开始学习乒乓球,后来发现技术难以再上一层楼时,专业教练告诉他,他的许多打球方法都是错的,然而此时要再纠正已经很难了。
近日,“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”中小学教师培训(广州会场)在华南师范大学开班。徐义刚以“核冬天、超级火山与宜居地球——兼论如何启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”为主题,作了一场讲座。
“我们对青少年的培养,其实是人格的全面培养,这些方面都应该纳入到科学教育的内涵中。”徐义刚认为,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甚至是艺术都是相通的,“我们通过科研经历发现,取得的科研成果也能够体现科研之美,让人体会到一般人体会不到的美感。”他建议,要注重自然科学,还要关注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的知识,特别是要注重做到它们之间的融合。
徐义刚表示,在开展科普时,选题很重要。目前国家的“双碳”战略是一个很好的选题,既具有科学性,又具有实用性。在开展这个选题时,要在课程教育中让孩子知道“双碳”战略的内涵和内容。学校要跟高校、科研院所、省实验室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合作,引导孩子走进*甚至国际前沿的高端科研平台,体验科学家在前沿、普通人在“双碳”行动中所作的努力。
“鼓励孩子们自觉从身边事情做起、从自身做起。”徐义刚建议,从短期来看,可以鼓励孩子们参与垃圾分类等日常生活小事,变废为宝,减少能源的消耗,因为垃圾分类也是“双碳”行动中重要的一环。从中长期看,要帮助孩子们培养科研兴趣,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就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和责任感,那么在未来,就能培养出科研队伍的接班人。”
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